颅骨修补科普系列丨第五篇:关于自体颅骨保存技术
在颅骨修补手术中,自体颅骨因来源于患者自身,组织相容性好、排斥反应少,与周围颅骨解剖结构和生物特性匹配度高,术后融合及外观、功能恢复效果佳,具有不可替的优势。因此,当患者因颅脑损伤、脑出血等需行去骨瓣减压术,且条件允许时,医生通常会妥善保存取下的颅骨瓣,以便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修补术回植,恢复颅骨完整性,保护脑组织,维持颅内压稳定,促进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恢复。
自体颅骨保存的方法 自体埋藏保存:将取下的颅骨瓣埋入患者自身腹部脂肪层,操作简单,但存在明显弊端。因腹部脂肪层非无菌环境,骨瓣易受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且可能发生吸收,导致骨瓣质量下降,保存效果难以保障。 深低温保存:目前较为先进且可靠的方法,其流程如下:首先彻底清洗取下的颅骨瓣,去除表面血块、软组织等杂质;然后采用辐照灭菌技术,用γ射线或电子束进行穿透性灭菌处理,此过程中通过严格剂量分布测试,保障骨瓣各部位均得到均匀有效灭菌,杀灭包括细菌、病毒甚至芽孢(如破伤风杆菌芽孢)等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同时不损伤骨细胞;灭菌后的骨瓣,逐步降温后,置于-196℃的液氮或-80℃的深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在如此低温环境下,骨细胞代谢活动完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能长期保持活性,理论上保存期限可达数年。 深低温保存技术的关键要点 辐照灭菌的精准控制:辐照灭菌是保障骨瓣安全保存的关键环节之一。合适的辐照剂量很重要,剂量过低无法彻底杀灭微生物,而剂量过高则可能损害骨细胞的活性。大量的骨诱导辐射效应研究证实,辐照剂量超过25kGy后骨诱导能力开始下降[1]。因此,采用合适剂量的辐照灭菌以及辐射保护剂能够显著改善辐照对同种骨的破坏,提高骨的活性。通过精确剂量分布测试,保障骨瓣组织的每一部分都能得到均匀辐照,从而在灭菌的同时最大程度维持骨细胞存活。 活性维持的低温保障:深低温环境是维持骨细胞活性的核心因素,深冻能够促使细胞代谢活动停止[2]。在-196℃的液氮或-80℃的深低温冰箱中,骨细胞的生理活动几乎停滞,避免了因代谢活动导致的细胞衰老和死亡。在骨瓣回植前,通过科学合理的解冻流程,能够使骨细胞逐渐恢复活性,顺利与周围组织实现融合生长。 保存机构的资质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十五条规定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第八十八条的规定,自体颅骨低温保存技术应该认定为一项医疗技术服务,合法开展业务的机构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配备符合标准的专业设备,包括医用深低温冰箱(-80℃以下)或液氮储存系统。同时,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医师或护师等专业资质。正规的颅骨保存和加工过程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无菌环境下操作,规范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合规处理医疗废物。上述法规的监督执行均由卫健委负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上存在部分非医疗机构以“颅骨银行”或“颅骨骨库”等名义开展自体颅骨保存业务,这种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任何不具备医疗资质的机构开展此类业务无法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建议公众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Schw arz N, Redi H, Schiesser A, et al.Irradiation-sterilization of rat bone matrix gelatin.Acta Orthop Scand,1988,59(2):165-167. [2]朱凤军,孙洋,李聪,等.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在六岁以下患儿的应用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9,40(7) : 593-597.